BeFor Web
为网而生 - 关注互联网及移动端产品的用户体验设计

UED

在非舒适地带实现自我成长与提升 »

每周博文伊始,要么肆意描述一下身边的环境以及自己的心情状态,要么一时语塞,左顾右盼却不知如何言语;像此刻这样强烈的希望将最近忙于的各项事务全盘托出的状况好像不大常见。

比如?可以用“精心打磨”来形容的WireframeKit For Sketch(线框稿风格Sketch控件库)最近一两天应该可以上架了;Beforweb订制书签的样品也已收到,接下来可以制作一批,用于赠送友人和上架售卖,搭配着《触类旁通:多终端时代的触屏界面设计》一起也不坏;博客与公众号自不必说,近来开始帮助教会翻译释经短文的工作也越发成为一件日常事项。

另外,之前虽在朋友圈念叨过“连续摔碎两瓶新买的威士忌”这一离奇事件,却没有提到其中一瓶完整的碎在背包里,并将MacBook Pro彻底泡坏的状况。跟了自己五年的老伙计,本以为能在半年到一年之内寿终正寝,却未料到这结局。维修小哥碎碎念着“酒精虽然挥发的差不多了,主板闻着还挺香的”,也是挺扎心的。因实在不愿在现在这个时间点花费1.5W购买那样一款不伦不类的MBP,便收了一台2015款的二手Air,用起来倒也自在轻松。于是耽搁了一阵子的side project(s)也该继续。

神队友带你了解《触类旁通:多终端时代的触屏界面设计》 »

仍会占用一期的时间含蓄的安利着我的译作《触类旁通:多终端时代的触屏界面设计》

上期放出了原书序言;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亚马逊、当当、京东等主流平台都开始陆续上架,很多朋友留言或发来消息告知已购,C在这里真挚感谢各位的支持,希望大家喜欢本书。

之前提到过这次邀请了一些业界神队友来写推荐序,这事还是要念叨一下。

这些年,自己时常被很多朋友叫做“大神”一类,心知肚明这是大家捧场,毫无忘乎所以,也不会认真,我从来都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时常感到危机重重的交互设计师;而这次帮忙作序的几位朋友,在我心里是才是真正的“大神”,或是说前辈、师长 - 刚刚开始做交互时,便是读着elya妞、Amy的文章而起步的;老包的译作自然是入门经典;而龚佳毅更是我进入鹅厂之后的直属leader,同时也是战斗在工作一线的交互设计高手。自己的第一本译作能够请到他们来站场,实属我的荣幸。

本期,我将从他们的推荐序当中摘录一部分内容,连同自己的译者序一起放出。一方面再次对他们的帮助表示感谢,一方面也能让更多朋友了解本书的大致内容,并判断是否适合自己购买阅读。

《触类旁通:多终端时代的触屏界面设计》即将上架 »

Mellower Coffee,轻巧的爵士吉他与灵动的钢琴交相辉映,对面砖墙上的灯光忽明忽暗,分明是老化陈旧,却营造出不那么真实的静谧情趣。服务生礼貌而有条不紊的穿梭忙碌着,咖啡机不时作响,所有这些的节奏与韵律让你觉得一切都还不坏。

过去一年间,不时会念叨起自己正在翻译的 Josh Clark 的新作“Designing For Touch” - 回顾起来也是有些恍然 - 几个月的初译与精耕,而后是编辑与补遗,包括邀请业界神队友捧场作序等等,如今这样将样书捧在手里,看着自己的名字与 Josh 并列印在封面,看着那些日复一日纠结不已的词句变成铅字...感觉同样有些不那么真实。

经过与出版社的老师们的反复商讨,这本书的译名最终确定为《触类旁通 - 多终端时代的触屏界面设计》,其中“触”对应原书名中的“Touch”,即“触屏设备”;“触类旁通”一词整体又凝炼着触屏界面设计当中“相通存异”的原则内涵;而“多终端时代”则体现着从单一设备类型到多平台多情境的时代进化背景。还不坏嗯?

你可能忽略掉的Sketch实用技巧 »

笔记本还有19%电时在咖啡店里一张低调美丽的沙发里窝下,试着发出本周更新。身后两个姑娘聊着朋友圈与点赞,开心开怀。我为什么在这样的时间在这样的地方做这样的事,而再不终日窝在家里守着斑斑做着事或玩着GTA就像过去几年里司空见惯所做的那样。18%电。

时间像永不会停靠歇息的地铁,从一个个站点前飞驰而过,候车的人们被灯光映出一道道剪影。驻留在记忆里的,擦肩而过的,视而不见的。时间只是乖巧的飞奔着绝不停歇。

很少如此花上周末的一个下午做软件工具技术层面的文章,况且并不是什么新东西。但近来身边的一些朋友终于开始愿意尝试Sketch,有句话叫做“It’s better late than never”,于是打算做些对他们有帮助的东西,同时换换脑子。

Sketch毕竟没有什么学习曲线,颇易上手,相应的也时常导致新手在一开始就忽略掉一些重要的、高频的使用小技巧,而将一些稍许费力耗时的方式一路沿用下去。这篇内容所针对的便是这样的情况。几乎没有进阶的要点,只针对初学的同学培养正确习惯,还望各位老司机们见谅。下面进入正文。

“有问有答”再启动,开始征集问题 »

去年冬天做了一轮“有问有答”交流互动 (Ask Me Anything),得到了很多朋友的支持,非常开心。

当时共选出23个问题,涉及专业与个人的很多方面,至今仍记得思考与回复时的兴奋与投入,那种像聊天又像与笔友通信的感觉蛮棒的,自己也可以依照话题将平时很多散乱的想法梳理清晰并有所收获。

然后现在又想干这件事了。于是开始征集问题/话题。

不过相比于第一轮,这次在形式上主要有两点不同,请各位知晓:

  1. 问题的征集不再设时限,始终保持开放 (直到或许有一天感觉可以停下这件事)。相应的,不会再像之前那样将几周时间全部投入这件事,而是细水长流,随产出随发布。
  2. 部分问答 (取决于问题所关注的领域) 最终有可能以纸质出版物的形式呈现 (只是一种可能性),或仍然仅在博客、公众号发布,或几种渠道同时使用也有可能。具体状况会在第一时间同步信息。

Facebook的产品设计师如何思考 (2) »

即将进入雨季?雨着,冷下来,暗下来,静下来;平复后再继续着。

每隔那么一段日子 - 或几个月,或几年,就总会花上一段时间彻底沦陷在 Buckethead 制造的或孤寂柔美或敏感狂躁的旋律与氛围之中难以或不愿自拔,直至触底。遥想十多年前也到了戴着 KFC 全家桶和全白无表情面具来 cos 的地步。是的,就是过去那么多年来一直在用的头像那样。似乎总会吓到一些朋友。

“面无表情与深情的旋律构成了美妙的张力”,的确如此。

如果要我选择一些对自己的历程影响最大的人,打印成视效深邃的黑白照片放在白相框里摆在眼前话,约莫可以找到三、四个的样子,Buckethead 一定是其中之一。实际上最近也真的常在想这个些许无聊的、甚至从形式上讲不那么吉利的事情。

Julie Zhuo 不算吧,毕竟到目前为止也只是职业、专业方面的敬佩、崇拜与学习,还不会涉及性情方面的影响力;不过话说回来,真该多找些这样正常而正面的高手来影响影响自己才好;不然尽是些说唱乐手、拳击手、精神病患者一般的吉他手一类,想想也蛮搞事的。

Facebook的产品设计师如何思考 (1) »

假期快乐吧,各位。正是好时节,值得拥有开心。

之前发现这部 Julie Zhuo 在斯坦福大学的演讲视频,主题为“How Facebook Designer Thinks”,全长37分钟,共分为四个主题,包括“怎样识别问题、定义需求”、“解决真正重要的问题”、“为什么要设计新表情”以及“预先定义成功”。

斯坦福官网已将完整演讲以及围绕四个主题的节选视频放出,建议各位直接观看原汁原味的演讲;官网同时提供了文字副本,我这边会分为两期做掉译文。

近来越来越多在做 Facebook 产品设计相关话题,包括之前的“VR 产品设计经验讲谈 - Facebook 360”以及“Facebook 产品设计实习生的 VR 之路”等等,也推荐各位阅读;当然,Julie Zhuo 的文章一直都在做着。都是实实在在的内容,不会故作姿态或卖弄存在感,我喜欢这些。

VR产品设计经验讲谈 - Facebook 360 »

之前和谁说起的来着,“一周一周过的太快”,一类。这种话岂不是总会在生活当中说起,看不出任何醍醐灌顶般的重大意义。且不论时间这东西终究属客观还是主观,将一天当做两三天来使用,心中的危机感与焦虑也能被充盈与价值感所抵消一些,这便好。当然多数时候所做的事情无非是眼前这些,而所谓“眼前这些”如果用一个圆圈来表述的话,只要在一点点扩大,就还算健康并令人欣慰。眼看要清明了这是?

外面也是忽明忽暗的样子,有云与风在为阳光演奏。

忍了很久没再去做第二个纹身。原本就计划在腹部书写柯本遗言当中的“It’s better to burn out than to fade away”(取自 Neil Young 的“My My,Hey Hey”),最近突然意识到这个主意真的不坏,好像把减脂口号印在最需要减的地方,“燃尽,燃尽”,这样。岂不是很好笑么,莫名被自己戳了笑点。扎心了老铁。

本周译文的标题和上周关于 Evernote 改版的那篇很像。实质也很相似,同样来自官方的产品设计团队 - 本文来自 Facebook VR 团队的设计师 Gabriel Valdivia,为我们讲述了这款备受关注的新产品诞生背后的一些设计思考与经验心得。无论你是否有在进行 VR 项目,这样的官方团队经验讲谈都是很不错的产品设计学习素材。我是这么想的。话说这个人大概是 Julie Zhuo 的手下吧,有点羡慕。

另外,经友情提醒,才意识到或许是有必要试着在中英文之间增加空格。五年半了,这个博客,就从来没在这方面留心过,真的惭愧。谢谢 Sharon。

改版案例经验讲谈 - Evernote for iOS »

本周译文聚焦传统UX领域。从什么时候开始习惯使用“传统”二字描述自己和多数朋友日复一日所从事的行当了。去年开始关注VR之后么。

来自Evernote的产品设计师,讲述关于Evernote for iOS的进化史,包括对2013年大改版的回顾,以及如今8.0重设计的林林总总。很有意思,作为Evernote的重度用户,同时作为交互设计师,看到这些故事,回想着几年前被iOS 7冲击时的感受,以及为之而重设计的那一版铺天盖地一片绿色的印象笔记,忽然像是失去了对时间的感知。或是因为现在已是夜里一点二十七分的缘故。

另外我真的听到过有人非常可爱而认真的把Evernote叫做ElephantNote。

下面进入译文。

说起来,产品重设计也是一项相当刺激的工作。发布日期渐渐邻近,整个团队被紧张忙乱的情绪所笼罩。几个月来,我们为产品挥洒了太多的汗水甚至是泪水,而在即将发布的时刻,我们却不禁开始质问自己:“真的准备就绪了吗?” 是啊,真的就绪了吗?用户会怎样反应?喜欢?反感?喜欢又反感?

Google设计师谈VR设计的现状、挑战与前景 »

周中加播一期。若隐若现的感到开春之后好内容开始多了起来,在越发忙碌的日子里尽可能利用散碎时间做译。

要说眼前的这些字是一天一天工作之后拳击或跑步或练鼓然后回到公司继续工作然后回家内务家务直到午夜浑身酸痛而兴奋的敲打出来的也毫不过分。事实就是这样。回头看所有这些日子,我越发活在这世界里,同时又越发沉迷于独特或特定的世界。我亲眼见识到有人能够以这种方式强大的存在着,这让我着迷。你咬我啊。

今天被师哥的几记前手拳打的边疼边笑。

简单介绍下本文。访谈性质,两位在技术前沿探索许久的设计师谈论VR设计的现状、挑战与前景。其中Mike Alger是我所认为的真正意义上的VR设计师,他的几段设计理念讲解视频能让你明白作为设计师可以用怎样的思考与实践方式来面对全新技术的挑战,建议搜来看,不看会遗憾。

Pages